古代也有佛山桑拿浴 处处可见桑拿的影子

如今,走遍大江南北,处处可见“桑拿”的影子。说起桑拿浴,一般都认为它起源于古罗马。据说当时古罗马人出于强身健体的初衷,用木炭和火山石取热健身,这便是现代桑拿的雏形。而桑拿浴的盛行,则是在芬兰,“桑拿”二字就是芬兰语,原意是“一个没有窗子的小木屋”。最初的“小木屋”,不仅没有窗户,连烟囱也没有,浓烟将屋子熏得油黑,所以那时的桑拿就叫“烟桑拿”。后来才安装了烟囱,桑拿也进入新时代。

桑拿浴出现在北欧,当然与那里气候严寒有关。天气冷,人们长年不出汗,就不能排毒,于健康很不利,于是人们想出桑拿浴这个使人大汗淋漓的方法。最早的桑拿除了发汗、洗浴、取暖之外,还兼具烘亚麻、烤肉、熏肉和发酵酿酒的麦芽等功能,甚至还是芬兰妇女分娩的地方,她们认为桑拿房里最卫生干净、没有细菌,那滚烫的蒸汽还有助于减轻分娩时的阵痛。芬兰总人口为522万,共有近200万个大大小小的桑拿浴室,每两个半人就有一个“小木屋”,堪称世界之最。

其实,在中国古代,类似桑拿浴的情形已经存在了。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赵国国王曾下令将成千块烧红的大铁块投入水池之中,使其产生大量蒸汽,然后率领众妻妾在蒸汽池中沐浴嬉戏。元世祖忽必烈未称帝时,在一次征战中因为过度疲劳晕倒在地,其随从急中生智,连忙将一块大石头烧得通红,然后在石头上泼凉水,再将这个冒着热气的石头抬到忽必烈身旁,促进其血液流通。忽必烈在石头边睡了一觉,果然化险为夷,翌日一早又精神抖擞地挥戈上阵了。

关乎礼仪——祀神祭祖前沐浴净身

早在一些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就有一些洗脸、洗澡的文字。这是目前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沐浴的记载。

在商代的王墓中还出土了盥洗用具。当时沐浴是一种礼仪,跟祭祀有关。

西周时期的沐浴礼仪逐渐成为定制,沐浴并不是单纯的洁净身体,更重要的是被视为隆重礼仪的先奏,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,表示内心洁净虔诚。

在等级比较森严、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封建社会,洗澡被赋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义,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在古代洗澡不仅仅是祛除身体上的污垢,更是洗净心灵的污垢。

洗澡过程——复杂严谨,科学有序

至于如何沐浴,古代也是有规定的,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想洗就洗。

要准备两条毛巾,细的擦上身,粗的则擦拭下身;出浴盆后要站在草席上再用热水冲洗一遍,然后穿上衣服和鞋子,而后喝点东西以暖胃口。从这个过程看来,显得科学而有序。

要每五天烧温水为父母洗一次澡,每三天烧一次温水为父母洗一次头。这期间如果父母脸上脏了,也要用淘米水为父母洗干净,如果是脚脏了,则还是用温水洗干净。

如果有客人来访,首先要提供客人三天洗头一次,五天洗澡一次的环境,这样才显得尊重。